首页 > 最新动态 > 山东省发布奶牛群结构优化、两病净化和防暑降温技术指导意见
最新动态
山东省发布奶牛群结构优化、两病净化和防暑降温技术指导意见
2024-06-0122

当前,奶牛养殖处于“奶价低位震荡、经营持续亏损”的生产困境,为落实2024年全国农业主推“规模化奶牛场核心群选育及扩群”技术,指导养殖场(户)优化结构,净化“两病”,强化防暑降温措施,提升运营纾困能力,组建牧场核心高产牛群,保存发展的潜力基础。在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指导下,山东省畜牧总站和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调研总结当前牧场生产管理技术和成功案例,从选种选配、牛群优化、两病净化以及防暑降温等方面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供参考。
一、选种选配要科学
进行育种主动淘汰和后代改良。可以从系谱完整性、公牛(父亲)综合选择指数及重要性状如产奶量、泌乳系统、肢蹄等育种值、母亲或本身生产水平等方面进行选择,初选核心群。
对于初选的核心群母牛,针对当前主要缺陷性状,选择优秀的种公牛进行选配,选配时主要考虑当前核心群母牛缺陷性状,对其进行改良。后代近交系数控制在7%以下,综合选择指数及主要性状育种值一般要高于母亲。按牛场正常繁殖程序进行配种,做好配种、妊检及产犊等繁殖记录,确保年繁殖率达到85%以上。
二、牛群优化要精准
(一)后备牛群
1.淘汰体型缺陷后备牛。按照奶牛体型评价标准评价后备牛,淘汰有重大体型结构缺陷的后备牛只。后备牛母系单产低于10吨的后备进行淘汰,母系有疾病的后备牛进行选择性淘汰。
2.淘汰体重不达标的后备牛。体重低于正常水平的后备牛,成年投产后产奶量较低。有研究表明,体重不足正常水平80%的后备牛,成年后日产奶量低3公斤,胎次产奶量低915公斤。建议淘汰初生重低于30公斤、出生至断奶平均日增重不足750克或断奶提高不足11厘米的后备牛。
3.淘汰有繁殖障碍的后备牛。梳理16月龄未配后备牛、18月龄未孕后备牛和发生流产青年牛、禁配牛只、异性双胎牛只明细,酌情淘汰。
(二)高产核心群
1.对照泌乳性能,梳理低于泌乳牛单产平衡点且无胎或胎龄<90天牛只明细,梳理头胎牛高峰日产量低于38kg、经产牛高峰日产量低于45kg的牛只明细,梳理胎次高峰奶量后10%的牛只明细,开展优化;梳理出现两个及以上瞎乳头或乳房下垂的牛只明细,结合泌乳牛饲养平衡点核算损益,确定是否优化。
2.对照疾病治疗,针对腐蹄病牛只治疗3日未好转牛只;其他蹄病连续换药2次未好转牛只;干奶前步态评分≥3分牛只,引导开展优化;梳理产后瘫痪、子宫炎治疗4天,真胃炎治疗5天,乳房炎治疗8天未见好转牛只明细,引导开展优化。
3.对照繁殖性能,梳理发生早(流)产且无胎的牛只明细,结合泌乳牛饲养平衡点核算损益,确定是否优化;梳理禁配牛只明细,结合泌乳牛饲养平衡点核算损益,确定是否优化;梳理遗传潜力后25%的牛只明细,结合泌乳牛饲养平衡点核算损益,确定是否优化;梳理配次>3次未孕牛只明细,结合泌乳牛饲养平衡点核算损益,确定是否优化。
4.对体况异常牛只进行定期梳理及时淘汰。体况过瘦牛只易患蹄病,体况过肥牛只易发产后代谢病,梳理体况评分小于2.25或大于4分牛只明细,结合泌乳牛饲养平衡点核算损益,确定是否优化。
5.针对牧场整体牛群比例建议成母牛达到60%—65%,后备牛达到40%—35%,核算成本有计划淘汰,平衡牛群结构,保证牧场利润最大化。
三、“两病”净化要有效
布病和结核病是人畜共患病,目前奶牛养殖行情低迷,牧场更应该强化人畜共患病,特别是“两病”防控,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加快“两病”控制和净化进程。
1.强化检测。牧场每年对牛群进行二次“两病”检测,并取得县级或县级以上兽医实验室出具的实验室检测报告,泌乳牛100%检测。
2.建议措施。结核病以检测为主,每年两次检测,检测确诊阳性牛只直接淘汰;布病,采取净化或免疫手段,免疫时只对3~6月龄犊牛免疫,产奶牛不得免疫。流产牛只第一时间开展检测,确诊阳性牛、流产物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牛场全面消毒。
四、降温防暑要精细
1.加强通风降温,保障清凉清洁饮水供给。
2.根据预产期,热应激期间将干奶牛提前5-7天转入围产舍。
3.降低干奶围产牛日粮颗粒度和干物质量,宾州筛第一层比例控制在10-15%,日粮水分控制在55%左右。
4.热应激期间降低日粮配方调整频次,无特殊情况,尽量不调整配方。调整日粮各班次投料比例,降低中班次投料量。
5.对于干奶围产牛日粮每天只搅拌一次的牧场,有条件的情况下,热应激期间增加搅拌次数,提高采食量。
6.对于牛舍光线较暗的牧场,增加夜间光照至200勒克斯,提高夜间采食量。
山东省畜牧总站
2024年5月30日
(来源:山东省畜牧总站)

编辑:范云琳
校对:张 芳
审核:邢海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