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东北大地寒意渐浓,一场汇聚黑龙江、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六地“牛人”的奶牛养殖技术盛宴热情澎湃,燃起了养牛人降本增效持续提升的新热情。作为黑龙江奶牛养殖标杆基地的林甸县,其“高产低成本奶牛养殖模式”在全国位列前茅,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以 “聚焦成本管控、共探经营路径”为主题,在林甸县为来自“黑辽蒙京津冀”的牧业精英、牧场管理者与技术骨干,通过实地观摩、深度交流,共同解锁低成本经营新密码,一同推进降本增效新模式,协同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标杆引领:解锁“高产低成本”双重密码
为了让参与“牛人”能够更直观的对标学习,伊利在林甸县选取了两座高产、低成本标杆牧场现场观摩赋能,在学习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的同时,可以对齐优势、补齐短板。
在林甸县众晔牧场,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帮助牧场建立的以科学养殖为核心全链条成本优化体系让参与“牛人”眼前一亮:牧场保持奶牛单产40.8公斤高产的同时,将单公斤饲养成本精准控制在1.58元以下。众晔牧场主于守龙在现场进行了详细分享:科学使用奶牛营养添加料,每年节省成本投入350万元;自主开展饲草料品质检测,每年节省脱霉剂费用30.66万元;注重牛群健康管理,每年节省兽药成本69.6万元;通过种养结合液肥还田技术,每年节省废物处理费用37.8万元……一组组数据背后都是先进技术的注脚和科学管理的诠释。
林甸县新合牧业的成果更加亮眼:单公斤奶饲喂成本低至1.55元的同时,奶牛单产高达43.7公斤。据牧场主佟义彬介绍,新合牧业立足本地资源创新饲喂模式,在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的技术支持下,自主开发加工玉米秸秆黄贮饲草料并适配不同阶段的牛群制作科学合理的营养配方,仅此一项月均节约饲喂成本达34.5万元。
“原来成本管控不是简单‘节流’,而是全流程的科学优化。”来自唐山市的一家牧场主在观摩后深有感触,细节管理与创新思维让他找到了牧场经营的突破方向。
深度赋能:搭建经验共享与认知协同平台
本次赋能活动采用“实地观摩+互动交流+分组研讨”的多元形式,让对标学习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参与者分别深入林甸县两座牧场的饲草料加工区、牛舍、产房、犊牛岛、奶厅等核心区域,近距离学习全青贮日粮模式、黄贮制作工艺、发酵垫料应用、牛只健康管理等关键技术。在交流环节,观摩牧场主毫无保留地分享了牧场管理经验、技术开发应用、人员配置优化、设备运维管理等实践经验,针对各牧场提出的成本管控难点、牛群管理痛点逐一解答。
此次活动不仅是技术的传递,更是认知的协同。通过组织黑辽蒙京津冀不同地区的牧场同场学习、互动交流,帮助大家在当前行业形势下能够找到正确的前进方向,实现方向对齐、战略同频。“不同地区的牧场都面临着相似难题,这样的对标学习让我们少走弯路。”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的一名技术服务工程师表示:“我们将把这次学到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快速应用到对牧场的服务实践中,帮助牧场有效实现降本增效。”
作为行业领军企业,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自2010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产学研”融合为抓手赋能行业发展,已累计培训牧业精英超3000人,赋能覆盖人数达57.7万人次。此次对标学习正是其赋能体系的延伸,通过“标杆引路+经验复制”的模式,让优质资源流动起来,帮助更多牧场实现协同发展、共赢未来。
价值共生:步入奶业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学习尾声,参与者带着满满的收获重返各自岗位。他们将把这次所收获的成本管控技术、精益管理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将持续对各牧场跟进赋能,帮助牧场逐步落实到生产应用中,保障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经营效益。
“成本管控是牧场生存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经验共享是行业繁荣的关键。”伊利东部奶源大区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通过伊利奶牛科学研究院搭建此类对标学习赋能平台,把各省优质养殖经验向全国推广,让更多牧场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少走弯路。
此次行业赋能活动,既是伊利助力奶业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务实之举,也是东部奶业从“规模优势”向“质量优势”转型的生动缩影。随着更多牧场将精细化成本管控、科学化养殖管理落到实处,我国奶业必将以更高效、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稳健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而伊利与产业链伙伴“价值共生、共赢未来”的理念,也将在实践中不断绽放新的光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