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2025年奶牛冻精推广使用培训暨自主培育体系研修班在济南成功举办
最新动态
2025年奶牛冻精推广使用培训暨自主培育体系研修班在济南成功举办
2025-11-105

为深入贯彻中央种业振兴决策部署,落实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强牛冷冻精液质量监管净化种业市场的通知》要求,扎实推进《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实施,118日,2025年奶牛冻精推广使用培训暨自主培育体系研修班在济南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协办,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山东奥克斯鲜淳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和北京格致博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旨在提升牛冻精规范使用水平与奶牛自主育种能力,为种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政产学研代表齐聚

共谋种业振兴路径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沅,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吴凯锋,全国畜牧总站畜禽种业指导处处长张桂香,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绍祜,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新,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以中,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雅春,山东省畜牧兽医局畜牧处(畜禽种业处)处长吴孝兵山东省畜牧协会奶业分会秘书长胡智胜,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麻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东晓、张毅,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运东,总经理王玲玲,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博士李建斌,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孙伟,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副主任刘林,技术经理胡守堂,北京格致博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博士李尚桐,中国奶业协会养殖业发展部主任闫青霞等嘉宾出席会议。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奶牛核心育种场、D20养殖企业负责人、DHI中心及种公牛站代表共同参与,构建了多层次交流平台。

此次培训研修班由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绍祜、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麻柱和奥克斯总经理王玲玲分阶段主持。

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新在欢迎辞中介绍,山东将奶牛种质资源创新作为战略重点,在核心种源自主培育方面取得历史性突破:已建成6家国家级奶牛核心育种场,数量居全国首位;在2025年全国遗传评估中,验证公牛数量、百强榜席位等关键指标均名列前茅。商业化育种体系竞争力不断增强,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作为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承担多项国家级攻关任务,其冻精产品已占据国产市场份额30%以上。此外,山东率先实现奶牛体外胚胎技术产业化,为加速遗传进展和良种扩繁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沅指出,实施长期、系统和科学的群体遗传改良是奶牛种业的核心任务。在以人工授精为主的繁育体系下,优质种公牛的选育尤为关键。他强调,应推动四统一体系建设,即全国统一的育种组织,确立一致的育种目标,制定规范的技术标准,并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为协同育种提供制度保障。同时要落实三结合,强化政府引导作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发挥科技支撑能力,形成政、企、科三方协同推进的育种合力。还需实现二一致 在中国奶业协会协调下,促进生产者与育种者责任共担、利益共享,推动育繁融合,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种业新格局。

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强调,要加快构建自主育种体系。目前我国奶牛产业基础扎实,育种成效显著:荷斯坦牛群体基础雄厚,有种奶牛场313家、乳用种公牛站26家,存栏种公牛约680头,泌乳牛年均单产达9.9吨,较2008年实现翻番。累计登记奶牛213.4万头,完成生产性能测定800万余头,建立基因组参考群4.2万头,实现青年公牛基因组选择全覆盖。2021—2024年综合性能指数年均进展77.2,智能化技术广泛应用,为育种自主化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要重点推动遗传改良计划落地,强化核心育种场管理,完善遗传评估系统,建立以企业为主导的商业化联合育种机制,加快高效扩繁技术推广。

育种组织整合揭牌

构建联合育种新体系



开幕式上,我国奶牛育种组织建设迎来重要进展。北方后裔测定联盟长期扎根生产一线,以科学的后裔测定技术为公牛遗传评估提供数据支撑;香山联盟则聚焦技术交流与资源协同,促进育种理念与实践融合。双方累计支撑培育优秀验证种公牛数百头,为良种繁育打下坚实基础。

为优化全国联合育种机制、提升协同效率,两大联盟正式合并组建中国荷斯坦牛育种工作组中国荷斯坦牛育种工作组常务副理事长、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董事长高运东现场宣布工作组架构及成员名单。全国畜牧总站副站长左玲玲、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沅、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新、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王以中共同为工作组揭牌。工作组涵盖9个种公牛站,拥有荷斯坦种公牛913头,合作后裔测定奶牛场257个,覆盖157.3万头牛。未来,工作组将致力于构建国际一流的联合育种体系,推动我国自主培育的荷斯坦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联合育种方案签约

国产育种芯片发布



为进一步完善育种评价机制,提升种公牛验证数据的广泛性、可靠性与真实性,中国奶业协会与中国荷斯坦牛育种工作组在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和全国畜牧总站的指导下,经充分研讨,共同签署《中国荷斯坦牛联合育种工作方案》。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绍祜中国荷斯坦牛育种工作组秘书长刘林分别代表双方签约。方案围绕行业管理、育种服务、种公牛培育等关键环节,明确职责分工与协作机制,为推动实现全国荷斯坦牛联合育种体系高效运行提供制度保障。

在基因组育种领域,芯片作为核心支撑工具,能够通过精准的基因型检测显著提高育种效率与准确性。由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奶业协会、拉索生物与格致博雅四家单位联合研发的我国首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育种固相芯片——“华芯牛正式发布。同步构建国产固相芯片定制、检测与遗传评估全链条技术体系,将为中国奶牛自主选育提供全面技术支撑。

专题报告精准赋能

夯实自主育种基础



培训研修班紧扣产业需求与科技前沿,设置了系统全面的专题报告环节。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二级巡视员吴凯锋对《关于加强牛冷冻精液质量监管净化种业市场的通知》进行深入解读,内容涵盖生产经营许可规范、种牛质量评价、进口审批监管及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等关键要求。

全国畜牧总站张桂香处长作《奶牛肉牛遗传改良情况》,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志远处长介绍《奶牛动物检疫政策》,中国农业大学王雅春教授分享《优化选择指数引导奶牛平衡育种》。

中国农业大学孙东晓教授报告《国产化育种芯片助力奶牛种业发展》,张毅教授讲解《奶牛基因组遗传评估准确性提升路径》,中国奶业协会养殖业发展部闫青霞主任介绍《中国奶牛育种表型数据情况》。

专题报告还邀请了多位一线专家分享实践成果。山东农科院畜牧所李建斌博士介绍《山东奶牛表型数据测定与遗传评估工作概况》,内蒙古赛科星孙伟博士分享《提升种公牛遗传进展及优秀公牛展示》,农业农村部牛冷冻精液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北京)副主任王彦平分享《种业阵型平台落实牛冷冻精液质量市场监督责任与工作实践》,北京首农畜牧奶牛中心技术经理胡守堂讲解《奶牛人工授精技术要点》,北京格致博雅李尚桐博士探讨《基因组检测技术助力奶牛种业高质量发展》。

本次培训研修班的成功举办,为奶牛种业搭建了技术交流、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的高端平台,不仅在冻精质量监管与自主育种技术推广上取得实效,更在联合育种机制建设和种业安全能力提升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将为推动奶牛种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保障种源安全、实现奶业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范云琳
校对:张 芳
张秀锦
审核:邢海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