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学校供餐项目月报(2025年9月)
最新动态
学校供餐项目月报(2025年9月)
2025-10-104
政府动态

教育部、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印发《学校食堂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管理工作指引》学校食堂大宗食材是指学校食堂采购量较大的大米、食用油、面粉、肉、蛋奶等食材。

《指引》强调,学校应在听取学校膳食委员会、中小学校园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或家长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三重一大”要求,采购依法取得相应资质的供应商生产经营的大宗食材。学校食堂大宗食材供应商须具备合法经营资质,产品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具备相应供应能力,近3年内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或查实食品安全事件,未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

《指引》要求,采购食品及原料应遵循安全、健康、符合营养需求的原则,明确双方食品安全责任义务,可按照大宗食材不同商品种类分别组织招标;禁止采购、使用不合格食材。在验收管理方面,要求学校建立“双人或多人联检”查验制度,集体验收,公开透明。对于验收不合格或禁止采购的食材,应当场退回或销毁,并如实记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大宗食材采购数字化平台,推进电子化票证管理。

《指引》对学校食堂大宗食材入库及贮存管理、档案记录管理、从业人员培训等关键环节管理进行规定,明确要求对入库查验验收合格的大宗食材应及时入库,登记相关信息,贮存管理符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场地通风防潮,设置有效病媒生物防制设备,与有毒、有害等其他污染源保持规定的距离。建立大宗食材管理档案,如实记录全过程信息,专人保管。加强对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确保食品安全责任落实到位。

《指引》明确了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对学校大宗食材采购验收的管理职责。要求学校落实校园食品安全校长负责制,将食品安全工作列入学校重要议事内容,每学期至少在食堂召开一次现场办公会,中小学和幼儿园严格执行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坚持学校食堂公益性和非营利性原则,完善大宗食材信息公开制度。

?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了《县域普通高中振兴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明确五大任务:一要扩资源,适应学龄人口变化,科学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扩大公办学位供给;二要提质量,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推进“五育”融合发展,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健全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三要强保障,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加大省、市两级对教育基础薄弱地区县中的投入支持力度,优化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按标准足额拨付生均公用经费;四要优生态,树立科学教育理念,坚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严格规范县中办学行为,深化评价改革,整治违规跨区域掐尖招生,禁止抢挖县中优秀校长和教师;五要促融通,推动高中特色多样发展,持续优化职普结构,推进职普协调发展。

? 黑龙江省财政厅、省教育厅联合印发《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方案》

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在全省逐步推进免费学前教育政策落地。该政策实施后,全省各级财政全年将新增对幼儿园的补助资金3.4亿元,预计惠及全省10.6万名在园儿童。

自2025年秋季学期起,全省各地幼儿园将按本地公办园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免除学前一年在园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对于幼儿园因免收费减少的收入,由所在市县政府或军区、农垦、油田等幼儿园举办单位予以补助;民办幼儿园收费中超出政府补助的部分,可继续向儿童家庭收取。

针对特殊群体,方案特别规定,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等,将比照学前一年免保育教育费标准,同步享受学前二年、学前三年(含托幼儿童)的保育教育费免除政策。

? 吉林省畜牧业管理局、教育厅、市场监督管理厅印发《关于切实做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民生工程,是实施国民营养计划的关键抓手,更是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自2000年实施以来,对改善学生营养结构、提升国民健康素养、拉动乳品消费内需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各地、各相关部门务必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计划实施的政治性、公益性和战略性,持续强化校园营养健康教育,积极稳妥扩大覆盖范围,切实把惠民政策落到实处。

通知要求: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通过科普讲座、膳食指南手册、短视频宣传等灵活形式,科学宣传学生饮用奶“安全可控、营养适配、价格惠民”的核心优势,增进学生及家长对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全面了解。学校配合有关部门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引导学生养成科学饮奶的良好膳食习惯。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索建立财政补助或社会资助机制,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饮奶保障工作。学生饮用奶在学校储藏、保管及分发所产生的相关费用,由供奶企业全额承担,严禁以“服务费”“管理费”等名义转嫁给学校或学生家庭。

通知强调: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必须将质量安全放在首位。各地、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增强底线思维,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原则,对学生饮用奶实行从牧场到校园的全过程监管。要强化奶源管控,加强奶源基地管理,严格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监管,确保奶源质量安全。要严控生产安全,督促乳制品生产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确保乳制品质量安全。要严格入校流程,坚决防止不合格乳制品以任何形式进入校园。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强化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畜牧(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工作;负责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监管及优质奶源供应保障。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开展校园营养健康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加大学生营养知识宣传教育,引导学生及家长树立科学饮奶观念。市场监管部门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切实做好学生饮用奶生产环节监管工作。省奶业发展协会配合中国奶业协会做好学生饮用奶奶源基地和生产企业的认定推荐工作,及时向畜牧(农业农村)和市场监管部门推送认定基地和企业名单;督促企业严格遵守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学生饮用奶标准规范,健全完善学生饮用奶质量安全追溯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发布《全球学校供餐状况报告》

《全球学校供餐状况报告》显示,通过政府主导计划获得学校供餐的儿童数量较2020年增加近8000万,增幅达20%,使全球受益儿童总数达至少4.66亿。

据悉,“学校供餐联盟”由100多个政府和6个区域机构组成,由世粮署担任秘书处,并获得140余个合作伙伴支持。学校供餐计划在“学校供餐联盟”成员国发展最为迅猛:在该联盟推动下,自2020年以来,实施国家学校供餐政策的国家数量从56个增至107个。低收入国家的进展尤为显著,受益儿童人数在过去两年增长了60%。在非洲,新增受益儿童数达2000万。

根据报告,全球学校供餐资金也获大幅增长,从2020年的430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840亿美元,其中99%的资金来自国家预算。这标志着学校供餐已由传统的援助项目转变为推动国家发展的公共政策。

世粮署执行干事辛迪·麦凯恩表示,学校供餐不仅是提供营养餐,“对于那些受益的弱势儿童而言,这是通往摆脱贫困、走进知识殿堂、拥抱人生机遇的重要阶梯。”他表示,这是各国为提升后代长期健康、教育水平和经济繁荣所能做的“最明智、最具成本效益的投资之一”。学校供餐在提升学生学习成果、创造就业岗位、推动更健康和更可持续的饮食偏好等方面具有综合效益。

媒体报道

? 张国清出席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新华网)

2025年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主场活动9月11日在京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抓在日常、严在平时,提升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能力,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张国清强调,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生命健康、关乎国计民生。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食品安全的重要论述精神,严格落实“四个最严”要求,紧抓不放、持续发力,切实提升食品安全工作质效。要压实全链条监管责任,推动食品安全监管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延伸,加强食品生产、流通、储存、消费各环节监管衔接,推动形成源头可溯、过程可控、风险可防、责任可究的监管闭环。要加快建立穿透式监管体系,提高食品安全风险识别处置效能,强化一线监管力量,持续提升各级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的能力水平。要狠抓校园食品、网络销售食品等重点领域监管,严惩重处制售“三无”及劣质食品、非法添加、虚假宣传等违法违规行为。要有力推进线上线下同质同标,纵深推进“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要强化全社会共治,鼓励行业组织、新闻媒体、消费者共同参与,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教育部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检查(中国新闻网)

为全面加强校园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使用,巩固深化“校园餐”专项整治成果,近日,教育部组织开展校园食品安全和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检查。

检查组分赴有关省份,通过座谈访谈、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及入校陪餐等方式开展严格检查。一是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检查教育行政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和学校主体责任的落实情况,包括学校食堂内部控制、食品安全管理等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学校负责人陪餐制度落实情况,教育行政部门开展监督检查、业务培训等情况。二是食堂管理情况。重点检查食材制作全流程管理情况,包括食材采购、配送、验收、贮存、加工、留样等食品制作关键环节控制情况。三是财务管理情况。重点检查膳食经费财务管理相关情况,包括财务制度建设、会计核算、财会监督等情况。四是膳食经费补助资金管理情况。重点检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膳食补助资金收支相关情况,包括补助资金安排、使用、监管等情况。

? 官方证实!现在的孩子确实更高了(人民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1日上午10时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时期卫生健康工作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发布会上介绍,6至17岁男性、女性身高与5年前相比平均增加2.1厘米、2.2厘米。

? 蛋奶果肉,一样不少!贵阳18万学子“四个一”营养餐全覆盖(贵州教育报)

贵州省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四个一”供餐要求的精准落地。为科学保障学生生长发育与学习效率,明确提出“每天一个鸡蛋、每天一两肉、每天一份水果、每周至少三次牛奶”的核心要求,这套搭配完全依据学生生理特点与营养需求设计,能为成长关键期提供精准营养支撑。

“刚开始把鸡蛋牛奶和午饭一起供应,不少孩子吃不完就浪费了。”开阳县民族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汪朝政解释道,学校调研后调整为“课间蛋奶+中餐水果”模式,既符合消化规律,又让营养补充更高效。“九点十五分送蛋奶,十二点十分供正餐。”校长汪朝政带着记者走进后厨,透过“明厨亮灶”的监控大屏,各环节操作清晰可见,公示栏里张贴的资金明细表介绍:“财政每天补助6元,家长承担2元,这些钱全部用在食材上。”在两个公示栏上的醒目位置处,分别张贴着资金使用、采购清单、每周食谱等,方便家长随时能查,真正做到专款专用。汪朝政说,“孩子们吃得开心、长得健康,就是我们最大的动力。看着这些孩子身高蹭蹭蹭地往上长,生病请假的次数日益减少,我的心里都特别高兴。孩子们从过去午餐的‘吃饱’,真正做到现在的‘吃好和吃营养’。”汪朝政说,目前全校950名学生,所有人都享受到这份营养保障。

在制度保障上,市委、市政府将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列为重点民生工程,先后制定《市教育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健康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质行动的通知》《贵阳市财政局贵阳市教育局关于印发贵阳市农村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为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资金支持方面,贵阳在国家和省级补助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市级财政给予配套资金支持,确保“5+1+X”供餐模式(6元国家补助+家庭适当承担部分费用)顺利实施,为保障“四个一”的核心膳食要求提供了资金保障。

如今,贵阳市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教学点)已100%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四个一”核心要求全面落实,惠及学生约18万人。最直观的变化体现在供餐质量的显著提升:每周三次牛奶、每日鸡蛋与适量水果、每周食材种类超25种,曾经“吃饱就行”的简单需求,已升级为如今“吃好、吃营养”的品质追求,在孩子们热气腾腾的午餐中得到生动体现。

? 25年涓滴汇“心河”:一项了不起的营养工程(南方周末)

根据《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公报》,二十五年时间,学生饮用奶在校日均供应量从2001年初创时的50万份,跃升至2024年的2672万份,改变了无数中国孩子的成长轨迹。

这项了不起的营养工程,其意义早已超越营养改善本身,它在二十五年的推广实施过程中有效培养了一代人的营养观念;促进了中国奶源质量提高、反哺中国乳制品行业发展;也为建设健康中国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用心浇灌,用爱滋养,在国家指引下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一条“心河”,流向天南海北的课桌,流过孩子的童年,流向未来的中国。


编辑:范云琳
校对:张 芳
张秀锦
审核:邢海云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