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让孩子们吃得营养健康(央视新闻)
6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果洛西宁民族中学,走进食堂察看学生就餐条件,嘱咐食堂工作人员一定要确保学生饮食安全、营养可口。?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的通知
1. 发展餐饮消费细分领域。挖掘地方特色美食资源,鼓励各地发布餐饮美食指引,因地制宜打造“美食名村”“美食名镇”,推广中华传统饮食文化。鼓励大型连锁餐饮下沉发展,发掘县域餐饮消费潜力。挖掘和满足婴幼儿、青少年、孕产妇、老年人等人群多样化需求,提供高适配用餐服务,引导科学绿色健康餐饮消费。加快制定完善预制菜、乳制品产业相关标准,规范复原乳标识,鼓励用生鲜乳生产液态奶。推进餐饮与文旅、会展、研学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商务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按职责分工负责)。15.积极发展育幼消费。探索社区、家庭互助等托育服务新模式,发展集中管理运营的社区育幼服务,指导家庭托育点健康规范发展。鼓励提供全日托、计时托等多类型托育服务。支持行业协会等开发婴幼儿照护课堂,发展互联网直播互动式家庭育儿服务,向广大家庭尤其是农村家庭提供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加大婴幼儿照护专业建设支持力度,健全保育师等育幼相关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加快完善公共场所母婴室建设,加强商场、写字楼等“婴童友好”活动空间管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卫生健康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关于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2024-2027年)的通知》1.发布一批优质健康科普作品。遴选汇集医疗卫生机构优质健康科普资源,建立国家健康科普资源库矩阵。围绕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孕产妇及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聚焦近视防控、心理健康、合理膳食、科学运动、传染病防控、“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简称“三减三健”)、健康孕育等重点主题,不断创新健康科普的理念、视角、模式,向社会发布一批科学权威、通俗易懂的健康科普作品。针对重要热点问题反复讲、持续说,不断强化公众意识。2.出版一套健康科普系列丛书。做好“健康中国 你我同行”等系列健康科普丛书编辑出版工作,覆盖老年、儿童、妇女等重点人群和呼吸系统疾病、感染性疾病、癌症、合理膳食、心理健康等重点内容,向人民群众供给更多权威的健康科普图书。各地结合实际,自行编辑出版或者用好健康科普丛书。3.办好一场新时代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每年举办大赛活动,支持创作更多具有科学性、政策性、传播性的作品。发动全国各省份组织当地健康科普作品征集比赛,鼓励更多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卫生人员参与到健康科普作品创作中来。1.落实一个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强化多部门联动,通过电视、广播、报刊和新媒体等方式,广泛传播优质权威健康科普作品。梳理一批健康谣言和虚假错误信息样本,加大对互联网不良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和处置力度,对于影响力大、传播范围广的不良信息,及时处置辟谣,并依法追究传播者责任,净化健康科普网络环境。2.推广一个健康科普小程序。联合中国计生协会在原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在中西部地区拓展“健康知识进万家”项目,利用小程序,依托计生协组织网络和会员组织服务体系,发挥计生协深入社区和家庭的工作优势,以家庭健康指导员为媒介,“点对点”地将优质健康科普作品推送给更多人群。?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6个部门联合印发《“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十)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体重管理。指导各地扎实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0~6岁儿童健康管理项目,按照规范免费为全国城乡0~6岁儿童提供相应健康服务,加强科学育儿咨询指导服务,强化体格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运动(活动)指导,促进吃动平衡,预防和减少儿童超重和肥胖。(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妇联按职责分工负责)(十一)学生体重管理。强化父母是儿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开展健康学校创建行动计划,落实课程课时要求,拓展健康教育渠道,配齐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加强学校医务室体重管理能力,开展儿童青少年的合理膳食、主动运动和心理干预等保健工作,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开展大学生健身活动,将合理饮食、体重管理、科学生育等健康教育内容纳入选修课程。对家校发现的生长迟缓及肥胖合并疾病的学生,及时引导至相应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个性化营养、运动指导或者医学治疗。(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体育总局、国家疾控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教育厅等十一厅局联合发布《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措施》指出,要进一步挖掘农村市场乳品消费潜力。支持“学生饮用奶计划”,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品牌推荐。加强奶类营养与健康知识科普,加大公益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报刊、网站、新媒体等平台,宣传奶牛养殖、乳制品加工和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的成效,增强消费信心。鼓励乳品企业通过短视频、直播等社媒传播,拓展线上销售渠道,提升线下体验、配送和服务水平。支持乳品企业参加畜牧业博览会等各类展销活动。《措施》表示,支持奶牛养殖与乳品加工、消费、文旅、科普等结合,提供增值服务,让消费者近距离体验奶牛养殖、乳品加工过程。普及科学饮奶知识,培养奶类消费习惯。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发布的《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下称“《报告》”)中提到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审计情况。国务院重点审计了13省159县2021年至2023年8月补助资金231.37亿元,占抽审县同期补助总金额的91%,发现三大主要问题。一是部分补助资金管理使用较为混乱。有的被直接挪用,66县将19.51亿元用于偿还政府债务、基层“三保”等支出。有的被变相挤占,41县和1533所学校等通过压低供餐标准、虚构采购业务等变相截留挤占2.7亿元。有的被串通套取,5县教育部门与中标供应商合谋,通过供应商分红、捐赠等方式套取4216.02万元,用于发放福利等。?2024年全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研讨班举办 (教育部官网)教育部在京举办2024年全国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研讨班,进一步落实国务院食安办、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切实压实学校食品安全教育行政部门行业管理责任,全面提升学校食品安全管理人员能力素质和保障服务水平。研讨班对学校食品安全管理政策、校园食品安全排查整治专项行动重点要求进行全面深入解读,明确学校食品安全管理风险防控、学生营养与健康管理、食品安全应急处置工作要求,并组织开展国际国内政策对比研究、地方典型经验交流等,以推动广大学员提高认识、强化责任、增强本领,推进各地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守护广大师生“舌尖上的安全”。部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省份部分地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牵头单位负责人共180余人参加研讨班。研讨班举办前,教育部有关司局结合中央有关部门新近部署要求,督促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狠抓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着力保障好广大师生在校膳食安全营养健康。从居民食物消费的长期趋势看,奶业是未来增长潜力最大的朝阳产品。扩大奶业消费,既可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又可惠及人民群众营养健康,还可有效培育农业经济新增长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思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多途径、多主体、多措施、全产业链合力推进。从需求端看,加大奶业科普宣传力度,形成全社会做科普、覆盖全人群的科普环境。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奶业科普宣传工作,制定专门工作方案,充分调动所属部门各类主体开展奶业科普宣传工作,努力打造覆盖全人群、全社会的科普氛围。扩大“学生饮用奶”推广规模,培育壮大奶类消费群体。适度提高“学生饮用奶”的补贴标准,将“学生饮用奶”纳入学校食堂供应体系。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多元化需求,激发市场消费活力。将奶类融入国人餐饮习惯。扩大奶类消费场景。推动奶类产品进社区、进机关等集中供餐点,把奶类供应纳入营养健康食堂的评价体系。-5月31日,皇氏(安徽)乳业有限公司在颍东区育新小学举办“学生饮用奶护航成长,营养助力少年强”庆六一暨学生饮用奶公益捐赠活动
-6月3日,蒙牛公益捐赠仪式在英德市教育局举行,向全市6000多名高三考生捐赠学生饮用奶。
-近日,梅州市因遭遇极端强降雨引发的洪灾牵动全国人民的心,伊利学生饮用奶(梅州)推广中心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向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捐赠了一批价值约31500元的爱心物资,助力抗洪救灾工作。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