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科技赋能,助推奶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题研讨会在鹭城圆满召开
最新动态
科技赋能,助推奶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题研讨会在鹭城圆满召开
2025-07-238




2025年7月13-15日,中国奶业协会第十六届奶业大会、奶业20强(D20)论坛暨2025中国奶业展览会在厦门成功召开。7月13日下午,以“科技赋能,助推奶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场研讨会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


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出席会议并致辞。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参加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养殖节本增效案例》发布会并致辞。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兼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长全,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奶牛遗传改良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王雅春,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营养研究室主任、山东农业大学教授王中华,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疾病防控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研究员李建喜,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生产与环境功能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加启,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陈永福,以及澳欣(北京)机械科技有限公司翟刚总经理在专题研讨会上做了精彩报告。此外,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试验站站长及团队成员,以及来自奶业科研单位、协会、乳企、养殖企业、供应链等共200余人参加了本次专题研讨会。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题研讨会由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和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副首席、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杨宏军共同主持。

图片

李胜利教授
图片

杨宏军研究员

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专题研讨会主持人

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中国奶业协会战略发展委员会名誉副主任陈萌山致辞





陈萌山书记指出,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是我国最早设立的50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之一,始终坚守“服务国家战略、回应产业需求”的初心使命,聚焦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面向特色产业需求,实施全链条、全过程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体系坚持“产业出题、科学家答题”,聚焦重大需求,持续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发展,为奶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他强调,奶牛体系不仅是中国奶业科技创新的标杆,也是推动我国奶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平台。在体系引领下,中国奶业进入新阶段,生鲜乳出口持续增长,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体细胞数量控制在17.6万/mL,生鲜乳细菌数控制在2.78万/mL,乳蛋白、乳脂等核心指标达到欧盟标准,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些成就凝聚了岗位科学家的心血与智慧,功不可没。陈萌山书记在讲话中指出,2024年全国奶类产量为4155.5万吨,奶牛单产提高至9.9吨,百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占比达到78%,表明我国奶业整体生产能力持续提升、质量安全水平高位运行。然而,面对2023年以来养殖业亏损面超过90%的严峻形势,产业发展正处于困难时期,亟需破局之策。在政策层面,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推进奶牛产业纾困”,明确通过产能调控、金融倾斜等措施保障行业稳定运行。农业农村部也于6月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动态监测+精准帮扶+消费提振”等一揽子稳产保供措施。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积极响应,发挥“技术创新+服务下沉”的双轮驱动优势,凝练出一批节本提质增效的典型技术成果,并将在本次会议上正式发布,助力养殖企业提信心、稳预期、促效益。展望未来,陈书记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奶业现代化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希望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持续发挥国家科技梯队作用,进一步深化产学研融合,聚焦种源自主、低碳减排、“两病”净化和装备智能化等重点方向开展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动能。最后,陈萌山书记代表中国奶业协会预祝会议成功举办,对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在顶层设计与战略推进中的作用表示高度肯定,并号召全行业凝心聚力、创新破局,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奶业体系。

研讨会上,举行了由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组编的《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典型案例》发布会。

图片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在发布会上致辞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奶业处处长卫琳进行了发布会致辞。卫琳处长指出,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面对行业持续亏损、成本高企、市场压力加剧等多重挑战,农业农村部也多次部署相关政策,明确提出要加力实施奶业纾困政策,着力通过动态监测、信贷支持、消费提振等措施,稳定奶牛养殖信心。卫琳处长还指出,在此背景下,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紧紧围绕“降本、提质、增效”核心目标,深入破解奶牛养殖高成本难题,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涌现出一大批单产提升、成本下降的标杆案例。本次会议上,体系集中发布了36项节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成果,覆盖繁育、营养、管理、防疫、粪污处理和经营模式创新六大领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受到与会企业与专家高度评价。案例归纳为五个亮点方向:(1)种源攻坚,筑牢发展根基:体系选育TPI 3000+的种公牛19头,核心群单产突破12吨,育种水平迈入国际先进行列;提出乳肉兼用发展新路径,在奶价低迷时期保障肉牛收益,实现“双保险”机制;(2)控制成本,破解饲料困局:引导牧场使用高青贮饲料替代进口苜蓿,日均节约饲料成本3.7元/头;通过尿素替代豆粕,年节约豆粕达1533吨,提高综合效益803万元;(3)精准养殖,重塑效率体系:某万头场通过优化群体结构,将泌乳牛占比从50%提升至60%,在泌乳牛数量下降情况下,单产提升、饲料成本下降,每年节省927万元;(4)疫病防控,提升质量安全:建立“精准监测—智能决策—靶向干预”三级闭环体系,提升乳房炎防控水平,使抗生素使用量降低35%,生鲜乳质量显著提升,助力奶业绿色发展;(5)融合创新,打通产加销堵点:鞍山试验站创建“恒利-爱尔”产销直连模式,建立84家社区店,实现“3小时鲜奶到餐桌”,年销售收入6100万元,净利润率达17.5%。卫琳处长指出,这批典型案例是技术体系长期服务基层、深入牧场实践的结晶,体现出“逆境出品质”的科学精神和技术导向。希望广大奶牛养殖企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将先进经验转化为自我提升的生产力,进一步增强抗风险能力。同时也希望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继续发挥国家队的科技支撑体系作用,依托“奶牛金钥匙”技术服务平台,加快典型案例的落地转化与全国推广,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万千牧场的真实效益,助力我国奶业全面迈入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图片

《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典型案例》



图片


《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典型案例》赠书仪式




图片


李胜利首席代表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进行

《奶牛养殖节本增效典型案例》分享

专题报告环节,刘长全研究员进行了《中国奶业经济形势与未来发展思考》分享;王雅春教授进行了《奶牛遗传与繁育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享;王中华教授进行了《奶牛饲料与营养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享;李建喜研究员进行了《奶牛疾病防控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享;王加启研究员进行了《奶牛生产与环境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享;陈永福教授进行了《乳制品加工技术创新与应用》分享;翟刚总经理进行了《电动无人化技术在智慧牧场的应用》分享。

会议最后,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对本次研讨会进行了总结,并对各专家团队在“十四五”期间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至此,本次以“科技赋能,助推奶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研讨会圆满结束。


END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