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十年同行者"共话奶业发展,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交流会在厦门成功举办
最新动态
"十年同行者"共话奶业发展,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交流会在厦门成功举办
2025-07-1914
2025年7月13日,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交流会在厦门召开。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以下简称“牧医所”)、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以及爱尔兰农业与食品发展研究院(TEAGASC)共同建立。值此中心成立十周年之际,中爱奶业相关人士就“拾载同行、牧启未来”为主题,进行了技术交流和“十年同行者”的对话。







图片

交流会由牧医所主办,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中国奶业协会国际奶业专业委员会《中国乳业》共同承办。交流会旨在回顾中爱两国在奶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历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吸引了各地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参加。

图片
图片

技术交流

图片
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党委书记张明富首先对与会代表表示欢迎,并指出牧医所作为奶业科技创新国家队,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依托于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等国际平台,长期与美国、加拿大等奶业发达国家保持密切合作,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共建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有效带动全院多所多学科的国际合作交流。站在中爱双方合作十年的新起点,牧医所将继续紧扣奶业全产业链“卡脖子”技术需求,统筹国内外优势资源,开展联合技术攻关,秉着开放共赢理念,探索建立优势互补、资源协同、成果共享的全方位长效合作机制,为奶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刘文德表示,中爱两国在奶业科技合作方面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借鉴意义。十年前,牧医所与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爱尔兰科兰公司共同签署《中爱奶业科学技术中心合作协议》,至2019升级合作2024年,中国农科院杨振海书记出访爱尔兰,见证签署了《奶牛养殖提质增效行动计划(HAPE CowS)》补充协议和《关于拓展中爱博士生联合培养专业领域的谅解备忘录》,双方期望在认真总结十年合作经验的基础上,继续技术研发、成果落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合作,为我国奶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办法。面向新起点、新形势、新挑战,刘文德提出三点希望,一是双方能够继续深化合作,聚焦关键技术攻关;二是加速成果转化,赋能产业提质增效;三是拓宽人才培养,打造国际合作生力军

图片

爱尔兰大使馆驻华大使欧博仁(Nicholas O’Brien通过视频向与会者表达了祝贺,并强调了中爱两国在农业和奶业领域的深厚合作基础。他表示,十年来,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在科研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及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已经发展成为落实中爱农业合作总体战略、推动两国科研机构技术交流合作及乳企对接的核心平台。欧博仁强调,爱尔兰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并亟需采取更为积极的措施以达成碳中和的目标,他期待,未来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能够持续深入合作,推动奶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落地,为两国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加显著的贡献。

图片

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教授Alexander C.O. Evans针对欧洲及爱尔兰奶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围绕生产、消费、价格机制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中爱两国在奶业领域的合作潜力进行了细致剖析,为与者提供了国际化视角。Evans教授指出,爱尔兰奶业凭借其独特的以草地为基础的生产方式,在维持低成本的同时,提供高品质的乳制品在全球市场中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但仍需应对环境可持续性、劳动力不足以及国际市场波动等多重挑战。解决这些挑战,需要畜牧管理、草地生产、环境保护等多个维度开展技术创新。展望未来,为了确保奶业可持续发展,爱尔兰应持续推广草地放牧系统,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并探索饲料与能源来源的多样化。

图片

交流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研究员卜登攀主持。

图片

会上,通过视频向大家展示了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十年来奶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成就和未来的规划,强调了中爱两国在奶业领域的长期合作,以及双方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共同努力。

图片

“十年同行者”对话:

“拾”载同行、牧启未来

图片

对话环节,来自中国和爱尔兰的行业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共同探讨了过去十年的合作经验,并对未来十年的奶业发展提出了各自的见解。

图片

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教授Alexander C.O. Evan强调,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创立之初,我们的核心目标是建立能产生持久影响的深度合作。合作的关键在于实现知识的双向交流并确保能产具体成果“我来自以创造新知识为使命的学术机构,渴望与全球顶尖科学家携手。Evan教授表示,幸运的是,回顾过去十年,看到我们的合作如此紧密这个愿景最终得以实现。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科技管理处处长贾亚雄表示,在中心成立初期牧医所面临巨大压力,经过十年的共同努力,实现了从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突破,双方合作取得显著成效依托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国际原子能机构单位的项目支持和推广合作机制创新。展望未来,希望进一步促进中心发展、升级合作内容,并培养更多热爱奶业的科学家,以实现更深层次的合作和成果输出。

西北分中心代表宁夏奶产业协会会长罗晓瑜表示,宁夏奶业的诸多成就得益于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在精准营养和综合配套技术方面的支持。尽管当前行业形势不佳,宁夏的奶产业仍在通过技术应用降低成本,实现持续发展。西北分中心自成立以来,在技术创新、技术落地和人才培养方面做出了大量引领性工作,希望未来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继续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在良种扩繁、精准营养、粪污资源化利用和饲草保障方面。

寒区分中心代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教授曲永利表示过去十年,寒区分中心在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的支持下,立足寒区区域特色,在寒区奶牛健康养殖与提质增效方面进行了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寒区奶牛舒适度显著改善、饲料转化率持续提高、奶牛单产稳步增长,为寒区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期待未来,在同一世界、同一健康理念的指引下,与国内外同行进一步加强合作,在寒区奶牛生态养殖模式创新、精准营养技术应用与低碳减排实践探索领域深化交流,推动技术互鉴,人才互动,经验共享,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对奶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图片

国际原子能机构顾问Gerrit Johannes Viljoen高度评价中爱两国在奶业可持续发展领域的合作。国际原子能机构致力于推广同位素技术在食品及农业领域的应用,包括畜牧业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以及动物健康状况的改善。在农业领域,同位素技术的应用已带来实际效益,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基于同位素稀释原理精准测定饲料中氨基酸生物利用率显著降低日粮粗蛋白含量,同时饲料氮利用率产奶量

河北省奶业协会副会长顾传学表示,河北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奶源基地,其发展得到了牧医所的支持,并借鉴了爱尔兰奶业发展的经验。未来,河北奶业的发展将注重效益而非单纯追求产量,同时将加强与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在节本增效、粗饲料资源化利用、粪污治理和碳减排以及高端乳制品研发推广等方面的合作。此外,期待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的技术成果能在河北加速落地转化,并加强横向联合和交流,促进人才培养,推动河北奶业转型升级。

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学指出,奶源过剩的原因包括购买力不足、消费意愿低、总奶量产能过剩、需求减少、产品结构和定价策略不当等原因。面对这些挑战,牧场需要快速调整牛群结构、提高成母牛占比、淘汰低效牛群,并通过提高饲料转化效率、优化饲料配方、采用技术创新等措施来降低成本和提升生产效率。同时,重视产品质量和减碳也是牧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爱尔兰贸易与科技局高级市场顾问郝宇表示,自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2014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与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和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合作,将爱尔兰的科学技术引入中国,并在技术交流、专家互访和饲料优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面对中国奶业当前的供应过剩问题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被寄予希望,爱尔兰贸易科技局期待未来能够继续推进中心与企业展开更广泛深入的合作,以促进两国技术与企业交流,共同推动奶业可持续发展。

此次交流会不仅是一次回顾与展望,更是中爱两国在奶业可持续发展领域合作的里程碑。与会者一致认为,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交流,中爱两国的奶业将迈向更加绿色、高效和可持续的未来并期待中爱奶业可持续发展中心在未来十年中继续发挥推动两国奶业合作关键作用,共同迎接奶业发展的新机遇。

图片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