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最新动态 > 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研讨会
最新动态
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研讨会
2025-07-167
2025背景-主背景-0.jpg
奶业振兴 良种先行





为深入贯彻国家奶业振兴战略,推动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创新与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助力奶业高质量发展,2025年7月13日,由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主办,奶牛育种自主创新联盟、中国奶牛后裔测定香山联盟、《奶牛》杂志社、《当代畜牧》杂志社协办的“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研讨会”在第十六届奶业大会奶业20强(D20)论坛暨2025中国奶业展览会期间成功召开。



部分就坐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代理会长沈建忠,奶牛育种泰斗、育种专业委员会首席顾问、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沅,全国畜牧总站原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聂善明,全国畜牧总站首席专家、育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闫奎友,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绍祜,育种专业委员会顾问、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原站长倪俊卿、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运东,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麻柱,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雅春,育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孙东晓张毅,现代牧业副总裁张学,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总经理苏衍菁,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玲玲,育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首农畜牧北京奶牛中心副主任刘林,中国奶业协会养殖业发展部主任闫青霞,赛科星研究院育种应用技术中心直属育种副总监孙伟,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震,河北品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雪宾,奶牛杂志·奶牛微看主编赵利军等出席此次会议。

行业部门、高校学者、国内外奶牛育种企业代表、牧场代表、牛精英学生代表等100余人参加本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聚焦遗传育种前沿技术、种业自主创新、产业链协同机制等核心议题,汇聚行业权威专家、领军企业及实践者,共话奶业遗传改良的未来路径。

会议得到了一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上海奶牛育种中心、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河北品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赛科星繁育生物技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博瑞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会议由北京奶牛中心副主任、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刘林主持

领导致辞  指明方向















2.JPG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奶业协会代理会长沈建忠

当前,中国奶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消费需求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的新趋势,唯有通过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才能突破瓶颈、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次论坛以“全产业链协同创新”为主题,紧扣时代脉搏,意义深远。

奶牛群体遗传改良作为奶业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依托全产业链的协同发力,从育种、养殖、加工到消费,形成闭环创新生态,为奶业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近年来,奶牛遗传改良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标准体系持续完善,二是数据驱动育种创新,三是协同机制逐步深化,四是全产业链融合提速。

展望未来,希望我们强化顶层设计、突破技术壁垒、深化利益联结、拥抱全球合作,凝聚共识、协同创新,共同书写中国奶业遗传改良的新篇章,为奶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IMG_0851.JPG

奶牛育种泰斗、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张沅

作为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的亲历者,一直非常关注行业的发展,尤其在近两年奶业低谷期,育种人仍然励志奋进,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从去年开始,我们在进口冻精受限的情况下,对我们国内育种企业是机遇也是挑战,“关了一扇门,也为我们开了一扇窗”,前些年我们在自主培育方面进步不大,这次“逼迫”我们必须自主培育。而且这次会议主题是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育种不单是种公牛站企业育种,也是与科研单位、养殖企业、加工企业等全产业链企业共同协同发展,希望大家将现在的阻力变成动力,为我国的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工作,特别是在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最重要的环节上取得更大的成绩。












1麻柱 致辞.JPG

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主任麻柱

当前,我国奶业正面临纾困的阵痛与转型的压力,在这样一个催生产业变革的关键时期,本次论坛聚焦“全产业链协同创新”,恰逢其时、意义深远。

我国奶牛平均单产水平从本世纪初的不足3吨跃升到9.9吨,牛奶质量安全水平更是达到甚至超越全球一流水平,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一代又一代奶业人善于学习、执着坚韧、敢于创新的精神。面向未来,推动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迫切要求奶业人思维模式的跃升,从全球奶业的优秀追随者变成卓越开拓者。

奶牛种业振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业,更不是靠哪一家企业、机构单打独斗就能完成的,需要政府正确引导,大学、协会、DHI中心、育种公司产学研融合和深度参与。

当前奶业困难对于奶牛育种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让我们以本次论坛为起点,凝聚产学研企合力,用技术链接产业链和价值链,用良种优化牛群结构,通过种源创新满足多元化消费需求,共同携手助力中国奶业高质量发展!


主题报告 真知灼见





会议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雅春教授分享了“我国奶牛功能性状基因组预测效果分析”;中国奶业协会养殖业发展部主任闫青霞介绍了“中国高产奶牛存栏分布与性能表现”;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孙东晓教授分享了“大型牧业奶牛自主遗传评估体系建设典型案例”;河南省种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张震介绍了“河南省奶牛育种工作实践”;一牧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全链路产品运营官董飞分享了“数字化助推种业发展”。



认真记录


最牛明星 良繁根基





会议期间举行了“2025最牛明星之中国优秀种公牛展示活动,该活动由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技术指导,《奶牛》杂志·奶牛微看、《当代畜牧》杂志社承办。展示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得到行业认可的国内五家育种企业的部分优秀种公牛。

IMG_1080.JPG

中央种业振兴行动实施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入实施奶牛肉牛遗传改良计划,几代育种人薪火相传,育中国自己的顶级种公牛,推动全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各种牛站自主培育出一批遗传性能优异、精液品质稳定的国产优秀种公牛,目前,国内存栏青年种公牛遗传水平已达到进口奶牛冷冻精液同等遗传水平,“立足本土种质 坚定种源自信”,我们自己也能培育出国际一流水平的种公牛,为种业自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育种企业 厦门宣言





为深入贯彻国家奶业振兴战略,推动遗传育种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助力奶业高质量发展。国内奶牛育种头部企业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奶牛中心销售总监王振刚、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总经理苏衍菁、山东奥克斯畜牧种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运东、河北品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李雪宾、赛科星研究院育种应用技术中心直属育种副总监孙伟共同发布奶牛种业厦门宣言,在自主培育优质种牛、建立良好市场秩序、协同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等方面达成共识。

IMG_1104.JPG


赵利军.JPG

奶牛杂志·奶牛微看赵利军主持宣言仪式


专家点评 启示良多






1倪俊卿.JPG

河北省畜牧良种工作总站原站长、河北省畜牧业协会秘书长倪俊卿:希望今后的遗传评估,以国内CPI和GCPI为准。近年来,我们国内的种公牛育种值越来越高,相信通过我们国内育种企业的不断努力,一定能培育出我们自己的更优秀的种公牛,用我们培育的优秀种公牛改良我们的奶牛群体,使我们自己改良的中国奶牛生产水平立于世界的一流水平。




2.JPG

光明牧业有限公司上海奶牛育种中心总经理苏衍菁:近年来,我国奶牛育种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我们与世界一流育种水平还有一定差距,如何让国内的CPI和GCPI指数与奶牛场更加匹配,自主育种体系如何与国际接轨并超过国际育种体系,是未来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在国家种业振兴的大背景下,相信我们育种企业与科研院校、养殖企业协同创新,一定能培育出国际一流的种公牛。



3.JPG

全国畜牧总站奶业与畜产品加工处处长闫奎友育种工作是一项繁琐、长期而且需要耐心的工作,希望我们育种企业协同全产业链发展,立足核心种源,自主可控,让我们奶业从世界大国走向世界强国。



4聂善明.JPG

全国畜牧总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聂善明我们的育种需要自立自强,自主可控,但是任重道远,相信有我们育种企业与全产业链的协同创新,一定能取得更大的成绩,不断增长我们奶业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




张学讲话.JPG

现代牧业副总裁张学:根据现代牧业战略部署,我们与首农畜牧北京奶牛中心资源整合,于2023年成立新的育种企业,到今年已经培育出45头优秀种公牛,规划到2027年培育100头优秀种公牛。将来,我们强化自主育种工作,培育高产、高效、高质、高性能、高一致性的优秀种公牛,为我国奶业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陈绍祜总结.JPG

中国奶业协会副秘书长陈绍祜:感谢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校、行业专家、育种企业多年来对中国奶业协会育种专业委员会工作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得益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不断进取,未来,相信大家能够同心协力,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发展,我们的育种事业会越来越好,在奶业十五五期间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技术突破 新品发布





宁夏奶牛种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全国首个省(区)级奶牛基因组数字育种平台暨液相芯片成功发布

IMG_1250.JPG

2025年7月13日,宁夏奶牛基因组数字育种平台暨液相芯片在第十六届奶业大会“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技术研讨会”上隆重发布。该项技术成果由宁夏畜牧工作站牵头,联合中国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宁夏大学、中国奶业协会、宁夏农垦乳业等国内优势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共同研发,是我国首个省(区)级奶牛基因组数字育种平台,且完全具有知识产权的两款"中国(宁夏)芯"奶牛育种液相芯片(140K高密度、10K低密度),标志着宁夏奶牛种业正式跨入基因组精准育种新阶段。

宁夏奶牛基因组数字育种平台,整合全区130个牧场、449万头奶牛多维度数据,集成数据管理、信息查询、统计分析、遗传评估、科学选配、基因组分析六大核心功能模块,实现32项重要性状一键式智能评估。

“中国(宁夏)芯”140K、10K奶牛育种液相芯片,基于宁夏本土奶牛育种数据,实现奶牛生产、繁殖、健康等重要性状位点的一次性整合。其中,140K高密度液相芯片覆盖14万多态性位点,可精准预测育种价值,满足优秀种公牛与高产核心群体精准选育需求;10K低密度液相芯片创新性平衡成本效益与信息含量,专为大规模群体设计,更符合未来养殖端生产需求。

宁夏奶牛育种创新成果的发布,为全国奶牛育种体系贡献了宁夏智慧和宁夏力量。



任重道远  未来可期





IMG_0755.JPG

奶牛种业作为奶业发展的“芯片”,承载着推动奶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奶牛群体遗传改良与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是我国奶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奶牛群体遗传改良是产业链的“源头活水”,决定着奶源的产量与品质,而全产业链协同则是“纽带桥梁”,让优质基因的价值沿着链条层层传递,筑牢“从牛到奶”的品质根基。

尽管当前我国奶牛种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心,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育种基础工作,一定能培育出具有国际一流的优秀种公牛,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奶业全产业链,为我国的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筑牢坚实的种源根基。



花絮


点我访问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