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在伊犁州新源县举办的“牧九条”系列政策培训会,并观摩学习新源县肉牛“冷季配种、代孕上山”生产方式。
培训会上自治区农业农村厅有关领导就“牧九条”政策出台的背景、意义进行了介绍,并就“牧九条”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为参会人员更好的落实和实施相关政策奠定了基础。
培训期间,与会人员分别前往新源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进行了调研。
新源县通过埋栓法同期诱导发情+定时输精技术,构建“冷季配种、代孕上山”肉牛生产体系,实现“一年一胎”目标,将产犊间隔从传统模式的15-20个月缩短至12个月,繁殖效率提升25%-33%。代孕母牛上山放牧模式,减少圈舍投入及人工管理成本,仅饲料成本可降低10%-15%,同时规避了土杂牛杂交风险。该模式契合新疆牧区冷季草场资源季节性分布特点,具备向高寒牧区规模化推广潜力。
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犁州崔氏驴养殖家庭农场采用放牧+补饲的规模化发展路径,妊娠期母驴补饲成本严格控制在5-6元/头·日。现存栏和田青驴、德州驴1600头,计划扩群至3000头,有望建成西北地区最大集约化驴产业基地。农场采用多元化盈利体系,与山东阿胶集团签订收购协议,育肥公驴按活重80元/公斤收购(250kg成年驴单头产值达2.0万元),实现订单化生产;驴奶经巴氏灭菌后以100元/公斤直销伊宁市场(单价为牛奶20倍以上),实现高附加值开发,当前产能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本次“牧九条”政策培训与崔氏驴养殖农场的实地调研,揭示了技术创新与产业链整合对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源县肉牛繁殖模式的突破,不仅为高寒牧区资源高效利用提供了范本,更通过品种改良加速了产业升级;而崔氏农场的驴奶高附加值开发与订单化育肥模式,则展现了特色养殖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经济潜力。建议未来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与技术推广,推动此类模式在更大范围内落地,助力新疆乃至全国畜牧业向集约化、品牌化、可持续化方向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