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奶业创新团队和扬州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制的《奶真实性鉴定PCR方法》农业行业标准顺利通过审定。
乳及乳制品作为日常膳食的重要组成,其乳源性成分的检测对防范食品掺假及保障产品可追溯性具有关键作用。我国现行特色畜种乳源性成分检测标准主要包括《羊奶真实性鉴定技术规程》(NY/T 3050—2016)和《常见畜禽动物源性成分检测方法 实时荧光PCR法》(GB 38164—2019),能检测羊奶、牦牛奶及骆驼奶等特定畜乳。目前仍缺乏可精准检测奶牛乳、水牛乳、牦牛乳、山羊乳、绵羊乳、马乳、驴乳及骆驼乳共8种特色畜种乳源成分的标准方法。因此,建立8种特色畜种乳源成分的快速精准检测方法,对保障消费者权益与特色乳制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自2022年以来,奶业创新团队聚焦奶牛、水牛、牦牛、山羊、绵羊、马、驴及骆驼8种特色畜乳的乳源性成分检测,基于奶牛特异性引物与物种特异性TaqMan探针,构建了常规PCR和多重实时荧光PCR双平台检测体系,检测灵敏度达0.1%,成功实现乳源精准鉴别。该研究成果攻克了特色乳种质鉴别技术瓶颈,将为推动乳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技术保障。